云计算专家丘文桂解析:互联网+核心在大数据
2015-04-09 17:04:47 来源: 说两句 分享到:
【摘要】新 浪阿里等互联网近期传出与传统企业战略合作消息, 显现”互联网+“概念雏形。工信部CSIP云计算研究中心专家丘文桂对此表示,互联网社交、电商、支付等的云计算、大数据,物流存储与传统企业及厂商终端形成的闭合连接才是“互联网+”的深度解析,而大数据是核心。
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4月7日媒体消息,新 浪携大数据牵手证券公司布局互联网金融。这是继上周(4月3日),阿里美的签署2015年战略合作协议,又一个身先士卒下海践行“互联网+”的范例。
如果说两会高层传出的“互联网+”信号,大众脑海中浮现的还是概念,那么近期的互联网巨头与传统大佬再次“勾结”无疑勾勒出这热炒概念的轮廓。行动竟比想象更快。
在丘文桂看来,互联网+ 绝非仅仅是1+1那么简单,基于互联网社交、电商、支付等的云计算、大数据,物流存储与传统企业及厂商终端形成的闭合连接才是“互联网+”的深度解析。
丘文桂,国家工信部CSIP云计算研究中心专家,以《金融信息安全的若干关键技术及风险预警系统研制》课题为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前沿观察者、研究者。他认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战略合作,已经脱离线上铺面来冲高销量的简单推广方式,大数据渗透带来的客户跟踪与产品预测更“有利可图”,这也是为什么各个领域都在热衷大数据的原因。互联网巨头对自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已经透露出迈步前行强烈信号。令人着急的是,本身基于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诞生的网贷行业,目前却仍处于简单重叠添加的发展模式,大数据的搭建与挖掘还少之又少。
国内P2P网贷领域,大数据征信体系及风控大多还存在推广噱头层面,而恰恰领域内的征信、风险控制、信息透明等等都需要大数据支撑。
除此之外,在信息充斥、产品爆发的时代,筛选即价值。数据能为投资者更精准的呈现产品,同样对网贷企业推广同样带来便利。“人总是不会拒绝自己真正有用并感兴趣的东西的。”丘文桂如此表示。另外他坚信“数据不会说谎,数据的累积对于借款方违约概率,及产品、行业的预测同样有效。”“当然这并不是说数据万能,只是基于数据,会给预测及判断带来便利。”
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表了一篇流传甚广的商业分析文——《大数据:未来创新、竞争、生产力的指向标》,其中在医疗、公共、零售、制造业和个人定位等五个领域内详细研究了大数据发展趋势,得到如下结果:
大数据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内创造更多价值。比如,零售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60%的运营利润,如果医疗业全面使用大数据,保障医疗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每年能多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仅美国),同时减少8%的医疗支出(仅美国)。如果运用到公共领域,欧洲政府每年可以减少1000亿欧元的开支,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偷税漏税行为。同时,服务业如果抓住大数据机会,利用个人行为信息可以刺激消费,带来6000亿美元的营业额……
数据还可以罗列,但无疑上述已经证明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大数据来源
既然数据已经呈现“百利”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数据从哪里来?
目前可见的数据三大来源:传统银行系金融机构累积的征信数据;互联网社交、电商、支付、智慧生活平台集聚的数据;网贷企业自我运营,搭建沉淀的数据。
“显而易见这三条途径数据都不容易获得。”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有深刻观察的丘文桂分析,“央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累积的征信数据放开是小概率事件,至少现阶段还难以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即便银行系金融机构放开数据,那覆盖的也仅只是小范围的”。
银行一向依赖的是大企业贷款,摆在大众面前的是,个人、小微企业向银行借款非常难,所以银行系的征信体系也很难形成对中小企业征信数据覆盖。
能作为填补的是小额贷款公司数据。但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往往地域性强,企业信贷数据的数量级较低,需要业内共享数据的模式才能形成体系。
数据第二大来源:互联网社交及电商等渠道数据,平台可以通过消费行为产生的数据原料为基础,析出用户信用评级。但问题同样存在,有过积累的互联网巨头并不会自动暴露数据,他们可以有多种方式对自我进行二次开发,比如,与传统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带给行业更大压力的是:他们直接切入互联网金融,基于自身的保护产生数据的排他性,而不是共享。
最后一类是网贷行业企业自建数据体系。“自建体系路途遥远毋庸置疑”,丘文桂如此表示, “同行业企业通常因为竞争的关系,往往各自为阵,数据的积累只能基于时间与平台业绩垒土成城。当然每一个正常兴起的领域无不是互相竞争,各自为阵式的发展,但这并不妨碍整个行业推进。”这或许是网贷领域数据库形成的可靠方向。
大数据的建立
根据数据来源分析,平台依靠建立自己的生态圈去累积征信数据,同时进行挖掘寻找关键数据,路途要靠谱得多。
但看目前的状况,数据获得的渠道和成本都制约了大数据在P2P领域内的实现,与此同时,目前尚不具备大数据来临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人才两个因素。绝大多数P2P并没有云计算的设备,也不具备数据挖掘的人才。
面对此种情况,丘文桂仍表露出乐观的心态:“尽管艰难,但效益长远,市场总会涌现不断尝试的基因。竞争的内在动力就是不断地寻求突破。不具备的因素也会在市场的调节下,通过各种机制获得填充。”
可预见的,如果将来互联网信贷行业数据库已经建立,大数据能为借款人的信用能力做重要的补充,有可能的大数据在个人征信的权重里或会高过企业机构等金融平台的行为准则。如此,大数据是必然之势,必行之路。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Copyright @ 2001-2017 www.wenshan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山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06452号-3
联系网站:wenshanshi@00130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