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神经外科专家郭新宾:神经介入技术让脑血管病治疗不再是难题

2016-11-16 09:14:39  来源:  说两句  分享到:

大河健康网讯(记者:王芳芳)

“神经介入技术”,很多人对此不明白或者不知道,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也知之甚少。这并不奇怪,因为“神经介入”是新兴学科,是脑血管病治疗的前沿技术。   就“神经介入”这一新兴技术,大河健康网记者采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神经介入科病区主任郭新宾教授。

据郭新宾教授介绍,脑血管病是致国人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每年新增数百万的脑血管病患者,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这一领域已显示了广阔的前景。“神经介入,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学科。”郭新宾教授称,这里所说的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缺血性疾病,如脑梗塞、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夹层、急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或狭窄、烟雾病等;第二种是出血性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鼻出血等;第三种就是脊髓血管疾病。郭教授称,神经介入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它具有不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由于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神经介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神经介入技术的应用,郭新宾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首先,拿颅内动脉瘤来说,它是指脑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并非指我们传统认为的肿瘤。“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为30%左右。”郭新宾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就是将很细的微导管进入脑动脉瘤内,放置特制的很细很柔软的微弹簧圈,“另外还有密网支架、覆膜支架等新兴技术,接近零创伤,并发症低,远期治愈率与开颅夹闭无显著差异,目前已成为国外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图1:动脉瘤介入栓塞示意图

介入治疗——颈部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

颈部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原因约占90%。主要包括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或者基底动脉狭窄等,常见的后果便是发生脑卒中。对此,郭新宾教授告诉记者:“介入治疗,就是通过特制的颈部或者颅内支架,放置于狭窄部位,使狭窄部分撑开,改善血流,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个方法简单,效果好,创伤小。”

图2: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示意图

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指的是脑血管发育异常。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脑出血、脑缺血、癫痫发作、头痛等。据郭新宾教授称,介入治疗便是通过在血管畸形团内,注射一种特殊的态胶,使动静脉畸形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图3:动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脑卒中(脑梗死)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中国是世界脑卒中大国,不仅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死于卒中的人数也高达约200万。显然,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此外,卒中患者的残疾问题也不容忽视。据国家卫计委于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4个卒中患者中,就有3个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在此不得不提“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梗死,它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卒中的80%。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对此,郭新宾教授介绍,目前,对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国家卫计委推荐的,就是超早期静脉溶栓和超早期血管内介入开通。

图4:超早期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

当然,除以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外,脑血管介入治疗范围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偏头痛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和烟雾病的诊断等,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郭新宾教授称。

据记者了解,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是整合了该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放射介入科相关人员组建而成,诊疗及科研整体水平处国内一流水平,很多复杂的神经介入手术在这里已成常规治疗,每年近2000例各种神经介入治疗手术,比如多种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支架、球囊辅助、双微导管弹簧圈栓塞术等,脑血管狭窄的临床综合评估及球囊支架成形术等。随着郑大一附院新院区的开业投入使用,目前,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神经介入科已配备全球第三台、国内首台Phillips FD2020双臂DSA,不仅是河南患者的福音,更为全国患者带来先进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 @ 2001-2017 www.wenshan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山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06452号-3

  联系网站:wenshanshi@001306.cn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