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许庆武:把握时代机遇提升产业共享实现高效率

2015-04-15 15:44:06  来源:  说两句  分享到:

产业共享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强劲的溢出效应和某些网络效应,可以促进产业群体的合作发展,也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成为塑造产业群体竞争优势的新利器。黑龙江省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高度重视产业共享,并围绕特定产业共享制定相应政策。

一、产业共享优势的突出表现

(一)产业共享有着强劲的溢出效应和某些网络效应

产业共享构成类型繁多,既有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与行业知识,又有实体基础设施、供应链、配套体系与产业生态系统,还有专业员工与行业诀窍,以及行业自律规则与行业区域品牌等;它们表现形式多样,既可有形,也可无形;它们不受产权限制,既可体现为公有产权,也可置身于私有产权中。无论哪种情况,产业共享都能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源于其能够产生强劲的溢出效应,这是一种正外部性。另外,绝大多数产业共享构成如行业共性技术、生产体系等还能产生强劲的网络效应,包括同边相互促进的直接网络效应和跨边相互促进的间接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引发与强化,直接导致产业共享与相关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发展。

(二)产业共享可以促进产业群体的合作发展

产业共享能够引发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合作,既可把相关产业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也可把产业内的竞争对手转化成合作伙伴,从而促进产业群体的合作发展。产业群体内的合作可分直接互惠与间接互惠两种类型,其中直接互惠的合作借助交易,而间接互惠的合作则依赖产业共享,产业共享引发了产业群体的间接互惠合作,而合作强化了产业共享,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群体的合作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产业共享是提升相关产业群体竞争优势的利器

产业共享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之一,不仅直接影响某产业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联系影响相关产业发展。产业共享是产业群体内分散在不同法人与自然人中的能力、知识与资源等要素,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某些行动与规则,形成具有某种联系的整体,构成公有、共用的体系,成为组织生产的有效方式,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产业群体的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群体的基础设施、响亮产业群体的区域品牌、丰富产业群体内的社 会资本、优化产业群体的产业生态系统,进而塑造出相关产业群体的竞争优势。

二、提升产业共享效率的主要思路

(一)产业共享治理需要利益相关方的集体行动

产业共享是产业群体内成员得到的共同礼物,需要业界共同维护。产业共享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不同类型法人与自然人。不同利益相关方对产业共享的共用利益相同,但对产业共享可持续发展所愿意承担的责任并不相同,存在着搭便车的可能。另外,某些利益相关方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改变自身的生产或投资行为,也会导致产业共享受损。

(二)产业共享治理可引入PPP模式

产业共享具有强劲的溢出效应,而且多是相关产业群体发展的共同基础,是塑造相关产业群体竞争优势的利器。基于PPP的产业共享治理并不局限于基础设施,而是含义更广,要求公私关键利益相关者,根据产业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拟定切实可行的集体行动方案,构建信任合作关系,提供相应投入,明确产业共享边界,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有效执行与监督,强力制裁违规行为,持续优化产业共享体系,同心协力,共治共用。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产业共享在产业群体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我省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必然;省政府有关部门及产业界应高度重视产业共享,共同强化共性技术、行业标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生产体系、供应链体系等产业共享,稳固区域产业群体根基,塑造产业群体竞争优势。

(二)依托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共享

产业共享存于众多产业,可散落在有形与无形的空间,但具有较强的根植性,在产业集群中尤为突出,既可有效促进集群发展,又可在集群中得到强化。美国政府把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共享重建作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目前,我省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的竞争格局发展变化,竞争力亟待提升。在新形势下,我省产业集群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应共同识别集群的产业共享,制定可行的产业共享强化方案并共同实施,强基固本,实现产业共享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发展。

(三)依托产业平台强化产业共享

产业平台与产业共享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点,但两者能够互动发展。与产业集群中产业共享的根植性相比,产业平台中的产业共享更注重不同资源的可达性,可以通过平台接口有效设计和资源集结力塑造,强化产业共享,促进产业平台发展。

(四)积极探索基于PPP的产业共享治理模式

建议由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与私营企业及个人的关系,用合作的新理念取代命令的旧传统,从而构成有效的共同治理。

(五)围绕特定产业共享制定相关政策

产业共享构成多样,应围绕特定产业共享发展的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既丰富产业共享,又促进产业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王烨)

Copyright @ 2001-2017 www.wenshan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山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06452号-3

  联系网站:wenshanshi@001306.cn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