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中科院院士冀汉语拥有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发言权”

2015-03-02 22:0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社上海2月27日电 (记者 许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希望百年之后的国际语言交流中,华语将会获得重要的发言权”,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27日在上海媒体撰文,漫谈在“高大上”的科技界,汉语会否被排挤在科学之外?

  国内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用英语发表、大学理工科教学日益青睐英语、中国各地高级商场的英文招牌和广告越来越多……发生在学界和社会的种种现象,让年逾八旬的汪品先感到忧心。他告诉记者,通过汉语,能了解中国文化,进而去思考如何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保持自己的特色。

  21世纪以来,中国研究成果的水平显著提升,部分研究工作已达到或逼近“深加工”的高度。与此相对的是,国际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利用汉语学术界成果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如何构建中国独立的且能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学术话语体系颇受关注。

  尽管中国如今拥有世界第二的SCI论文数,但汪品先认为,这决不可以解释为科学研究与中国经济一样,也已经高踞国际前列,“物质产品的媒介是货币,交换智力产品的媒介就是语言。如果我们在用美元扩大国际贸易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在用英文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当考虑将汉语用作交流语言?”

  “打造汉语为载体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汪品先心里有一本账:国际顶级学报上有不少华人名字,以国外单位署名发表文章,完全可以请他们进来用中文交流。近年来不少专业都以不同形式和规模开展汉语的高层次学术交流会,收到了良好效果,“用汉语直接交流特别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新兴方向的引入,有利于青年学者视野的开拓”。

  郭礼和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研究员。尽管英语作为国际科技交流主要语言的地位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但他亦认为汉语也有可能成为科技交流的通用文字语言。“可以采取一些适当措施,如国内开国际科技学术会议鼓励用双语,鼓励用中文发表科技论文(附英文摘要),足够重视中文科技期刊,同时对科技论文的评价不要过于依赖SCI因子等,汉语有可能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主要文字语言之一”。

  “如果你真想从事科学研究,那除了学好英文外别无选择”,汪品先所期待的是,年轻学人成为具有双语能力、拥有东西方双重文化底蕴的人,通过科学去促进华夏振兴。(完)

Copyright @ 2001-2017 www.wenshan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山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06452号-3

  联系网站:wenshanshi@001306.cn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