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群策群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5-03-02 21:41: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综述
6月20日,工作人员在隆尧县东良乡周村党员贺列半家门口悬挂党员户标牌。隆尧在全县13900多名农村党员中开展“挂牌亮户”活动,发挥党员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赵永辉 马凤山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马朝丽
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缺树少绿、路不平灯不明的村庄,经过半年整治,如今村容整洁、绿意茵茵、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田园风光情调凸显。
今年,我省将基层建设年活动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并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省列入改造提升任务的3200多个重点村,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积极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等15项任务,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规划先行,力求特色
“我们先后筹资220万元,清理积存垃圾,硬化主街道,铺设下水管网1900米,栽植树木3000多棵。美丽乡村正一步步由图纸变成现实。”7月1日,赵县东柏舍村党支部书记范银强,站在村庄总体规划图前,眼中满是憧憬。
赵县为建设美丽乡村,要求每个村庄都必须因村制宜编制改造提升规划,对道路、上下水、垃圾处理、厨房改造、村庄绿化、民居改造等统筹安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每个乡镇还成立了规划建设办公室,对接住建、规划等部门做好审核把关,确保规划质量和可操作性。
在改造提升行动中,3200多个重点村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对村庄进行高标准整体设计,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全力打造既具田园风光,又有各自风情韵味的村庄。
——推进农厕改造。为破解多年来的传统陋习,各地拆除旱厕,因地制宜改建成三格式,或双瓮式、沼气池式厕所,并统一建设标准和质量。目前,3200多个重点村农厕改造进度已超过一半。
——清理积存垃圾。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清理多年积存垃圾,并明确责任,因村制宜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司化市场运作、村庄自我管理等管理模式,对生活生产垃圾采取城乡一体化集中处理、就地填埋处理等方式,保持了村庄的卫生整洁。
——综合利用能源。在改造提升中,各地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炉具并配套洁净型煤,同时还采取太阳能、电、沼气等多种措施,综合利用各种新型能源,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加快民居改造。在民居改造中,本着“看着舒服、住着舒适、感觉舒心”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历史积淀、民俗文化等,彰显了地域风格。同时增加了配套设施,精心设计建设了具有农村特点的活动空间、院落、库房等。
——推进村庄绿化。在绿化工作中,各重点村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物种绿化,对村庄周围、路街两侧、村民庭院、公共场地、沟渠坑塘等,或栽植树木,或建成菜园,既绿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田园情趣。
——加快污水处理。针对农村污水排放分布散、排量小、随意性等特点,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湿地法、建小型污水处理厂等方式,使污水实现了集中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较好解决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污染环境问题。
截至目前,15项任务稳步推进,3200多个重点村已累计投资15178万元用于饮水安全改造,投资9501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4242万元硬化道路,投资4193万元用于亮化,投资14557万元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投资8006万元改造旱厕。
村民参与,部门联动
在改造提升行动中,为破解资金难题,各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和整合建设资金。
廊坊市县两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农村建立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邢台市本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亿元,同时要求市、县两级拿出不低于20%的土地出让收益,专门用于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唐山市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并安排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全市385个省级重点村结成对子,共建帮扶。
一些爱心企业也纷纷助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高碑店市动员当地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隆基泰和公司、新凯汽车集团等25家当地企业已与23个村结成共建对子;保定市晨阳集团为该市十几个行政村捐赠水漆近2000公斤,用于村内主街道墙体粉刷;省工商联动员直属商会和民营企业家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行业优势,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出人、出资、出物。
农民是村庄的主人,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广大农民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献计献策、投工投劳,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凉亭、花圃、石凳、树荫,南和县北徐庄村日前刚竣工的小游园小巧精致。谁能想到,这个小游园从创意到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竟然出自71岁的村民徐和的之手。今年北徐庄村改造提升开始后,老徐主动请缨将这个近一亩的荒地进行改造,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村子越改越漂亮,我能为村里出份力也开心。”老徐说。
平山县南焦坡村在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没要财政一分钱,自主成立了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墙壁粉刷、拆迁改造等6个专项整治小组,积极组织广大村民美化建设自己的村庄。
宣化县赵家堡村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了“门前三包责任到人”和“党员义务清扫干道”机制,在要求各家各户搞好自家门前卫生的同时,将53名党员分成7组,全天候负责主干道和外出打工户的门前三包工作,实现了环境管理费用零支出。
立足长远,谋划产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各地一方面积极改变脏乱差的农村面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另一方面,立足农村长远发展,着力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乡村”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打造舒适宜居、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
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千差万别,3200多个重点村产业基础也千差万别。有的村庄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的村庄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的村庄有一定的传统产业基础,但也有的村庄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因此,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打造富民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后劲儿,成了各地的一致选择。
涞水县苟各庄村位于野三坡景区腹地,是“7·21”重灾村,目前重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实施面貌改造提升。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现有乡村旅馆、农家院400余座,乡村旅游接待床位5600个,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为做大做强当地乡村旅游,该村今年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完善旅游设施,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水平。作为该村的基层建设年帮扶工作组,省旅游局还组织河北国旅、河北中旅、河北康辉等30家旅行社代表到村考察,并与该村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助推当地旅游业发展。
涿州市西何各庄按照既要生态又要致富的思路,流转土地1300亩,引进外来投资,建成了占地1100亩的森工鸿美高档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占地200亩的华北电力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农民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到基地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农民也变成了产业工人。此举既加强了村庄生态绿化建设,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全省累计投资26659万元发展产业支撑项目。其中,发展规模化种植业10841户,任务完成率45%;发展规模化养殖业3670户,任务完成率37.5%;发展家庭手工业2704户,任务完成率38.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5个,任务完成率30.2%;发展商贸流通设施建设128处,任务完成率20.9%。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Copyright @ 2001-2017 www.wenshan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山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06452号-3
联系网站:wenshanshi@001306.cn